從莫大先生一曲瀟湘夜雨,曲調(diào)凄涼,“琴中藏劍,劍發(fā)琴音”,到與日月神教長老曲洋結(jié)為“琴蕭之交”,后創(chuàng)出《笑傲江湖曲》的師弟劉正風,甚至無須提及他那一招刺出九劍,迅猛無比的“回風落雁劍”,南岳對我來說,也是江湖的,浪漫的。也是由此,我對衡山有種莫名的好奇與親近欲。去年國慶,我終于有幸一覽掛念著的南岳。在清清爽爽的一天里,慢慢地稀釋著自己郁濃的好奇,盡力地滿足由來以久的親近的欲望。

我是從湘潭乘車到南岳的,感覺上應該是不遠的距離,卻幾乎要盡那個殘缺的下午,待我們來到衡山的山腳,已經(jīng)是晚霞橫飛了。盡管曾經(jīng)有人在夜間登山,可照顧到身后的兩個女伴,還是夜宿的問題顯得比較重要。所以,我們只是在山腳順勢往上望了幾眼,便打折返回,去找“客棧”去了。那里尚數(shù)熱鬧,各種的店鋪也正是做生意的時候,因為風俗與傳統(tǒng)的氣息甚厚,到處香煙繚繞。在一連看了幾家私人提供的住處后,我們就依照我的意見,選定了“門窗甚嚴,垃圾簍甚滿”的一家。出門行走,為了節(jié)省開支和保證安全,也不得不隨時帶著“防人之心”和“十二分的警惕”。我想,那些“笑傲江湖”的俠客們,行走江湖,大概也亦如此。
這里提供住宿私人家戶,大凡也都連帶著做些當?shù)匦〕院拖慵埮谥竦纳?,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對主人的“送貨上門”,我們一點也沒有反感的意思,并且在那位老婆婆地再三“盛情”之下,我們也狠狠心做了一次“佛道”的消費,畢竟也不是什么壞事,也算是不枉來南岳一場??蓪嵲捳f,這“香火生意”還真算是“奢侈消費”。我們在這個老婆婆的指導下,認真地在那些將要被燒去的東西上填寫對親友和自己的祝福,然后答應她第二天凌晨摸黑跟她到“大廟”去上香,因為上香越早就會越顯靈,而“大廟”也是最好的選擇,可見,她還是替我們想得非常周到的。在將就著過了一夜后,我們按預定的計劃,去了“大廟”。果然那里還沒什么人,而老婆婆對這一切,也格外輕車熟路,很快我們香也燒了,炮足也燃放了,接下來就是拜好多好多的神佛,當然,我們都很靜肅認真。做完這一切的時候,天才蒙蒙亮,我們告別了老婆婆,徑直往上山的方向去了。
從這個地方,到上山的入口,還有一段距離,我們便慢慢往前走。到達上山的入口時,天早已大亮。我們也沒有敢耽擱,買票后便立即往山上走。 衡山方圓800里,72峰,恐怕我們盲目走下去也是不行的,在參照著地圖之下,我們便選擇了有最多景點的主干線。山里果然處處是茂林修竹,自然景色的確怡人,巖壑深幽,寺院棋布,流泉飛瀑點綴著郁郁森林,比較寬闊的盤山公路上,游人絡繹不絕,再加上不時從身旁奔馳而去的各種車輛,簡直是車水馬龍。曾經(jīng)有人在書中寫道:衡山是座神秘的山,它幽谷渺渺,疊障翠巒,白云飄飄。 衡山是一座神秘的山,更因其中隱居著神秘的人物,他們令這座山充滿了神奇,充滿了仙境般不可理喻的神秘生氣。衡山是三山五岳之一,無論從其哪一方面來說,它都不能占據(jù)優(yōu)勢,而這種深含不外顯的神秘色彩卻是其他名山所無法企及的。正是如此,衡山才興盛起來,在彎彎蜒蜒,曲折向上的山路上,走著來自大江南北,各州各縣的懷著極大虔城的信男信女,他們將用自己的香火,點燃自己的希望,他們將用自己的血汗熔鑄來世的金身。 冉冉的香火,把衡山燒得越來越神秘,越來越繁盛。
衡山自古就是道教圣地。道家最早進入南岳的傳為東漢末期張道陵,他自天目山游南岳,謁青玉壇、光天壇,禮祝融祠。其后則為皮元曜與王谷神。號稱" 南岳四絕 "之一的水簾洞 ,即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三洞天。而道教七十二 福地中的青玉壇福地、光天壇福地、洞靈源福地,都在衡山上。從東漢至明清 ,在衡山筑觀建院、鑿洞辟崖,進行隱居修煉、傳道授業(yè)的名羽高道,可謂甚眾。有漢代的茅山派祖師茅盈、晉代上清派創(chuàng)始人魏華存、唐時一代高道司馬承禎、宋代的高道陳興明、施存沖、徐靈期、尹道全等,元朝的南岳道士劉用光更是被皇帝封為“ 沖靜先生 ”,并御書“行業(yè)清高、精誠感格 ”八字以贈之。
佛道文化進入南岳卻比道家約遲兩百多年,最早到達南岳的是梁天監(jiān)年間惠海、希遁,隨后慧思則于陳光大二年年來南岳?;鬯紓鞯茏又怯J,以后傳至章安灌頂,法華天宮,荊溪湛然,形成法華宗。南岳慧思,被尊為天臺三祖,智覬為四祖。此宗學說,遠傳日本,流布甚廣。南禪六祖惠能,則于廣東曹溪傳法,衍為來南岳來的佛家最重要的宗派?;菽軅鞣▋芍В阂环Q南岳;一稱青原。山中寺廟多與南宗有關(guān)。號稱“天下法源”的南臺寺是禪宗七祖弟子希遷和尚駐錫之地,不僅是宣揚南宗教義的重要場所,而且和日本佛教曹洞宗同出一源;福嚴寺則是禪宗七祖懷讓和尚傳播佛教的地方;天臺宗三世慧思禪師創(chuàng)建的藏經(jīng)殿則以其秀麗的景色成名列南岳四絕之一。此外還有南岳最大的宮殿式古建筑群南岳廟,以深邃清幽名列南岳四絕的方廣寺,衡山“云霧茶”的主要產(chǎn)地廣濟寺,以“山高、石奇、泉清、樹古”著稱的高臺寺等名剎。
而儒家文化也是南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代表為書院文化。自唐宋至清,南岳書院林立,清代曾國藩在其《重修文定書院記》中曾說:“天下書字,楚為盛;楚之收院,衡為盛。” 南岳先后有盧蹯、韋宙、文定、鄴侯、集賢等15所書院。其中南岳書院為唐代宰相鄴侯李泌之子李繁所建,是全國最早出現(xiàn)的書院之一,藏書極豐,相傳過三萬軸,后來學者多過此研習、講學。
在未涉足祝融峰之前,滿目所見皆是這些博大精深的佛儒道文化和山壑間秀麗的景色,頗有些沉靜的感受。而一登上祝融峰,感覺就格外不一樣了。傳說祝融峰是祝融游息之地。祝融是神話傳說中的火神,自燧人氏發(fā)明取火以后,即由祝融保存火種。峰上有祝融殿,是明代所建。登衡山必登祝融。古人也說:“不登祝融,不足以知其高。”唐代文學家韓愈曾詩云:“祝融萬丈拔地起,欲見不見輕煙里。”這兩句詩既寫了祝融峰的高峻、雄偉,又寫了衡山煙云的美妙。另外,在祝融峰的西邊有望月臺,峰上有觀日臺,在無云的夜晚,到望月臺賞月,而在日出未現(xiàn)之際來觀日臺看日出奇景,想必絕對是一番奇妙的感受,然爾,我卻是沒有這樣的福分了。
有人曾把衡山的云霧與黃山的相比較,認為它們是可以媲美的。這點在我感受了這里的云蒸氣蔚之后,是完全深信不疑的。騰云駕霧般的愜意,柔煙繞指般的靈妙,再加上時爾清風拂面,時爾純露拭身,實在是仙境一般的感受,難怪這里佛儒道大盛,這里的確是清修研習的絕好地方。浮云撥日、輕霧淡煙、馭風輕舞、魑魅癸離,如若沒有身臨其境,想象一下金庸大師這百變千幻衡山云霧十三式的奇妙武功招式,也大致可以在想象的視野里遠觀一番了。
南岳橫亙八百里 ,有峰七十二,勢雄,景秀, 境幽,文豐,以秀冠絕五岳。有著書不盡的秀奇與看不完的神秘,佛法無邊,道光無形,多少洪鐘大呂借此修身,多少文人騷客慕名書墨,相傳治水的大禹,也曾登南岳衡山,于此處殺白馬祭天,仰天長嘯。這該是怎樣的一座山?清人魏源在《衡岳吟》中曾書:“恒山如行,岱(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惟有南岳獨如飛。”在下山途中的纜車上,我再次回望祝融,探望無底的云霧,以及滿目的翠巒疊障,真的不能不承認和佩服這么精刻的五個字:南岳獨如飛。
來源:國際在線
作者:王想 王之戒
編輯: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