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純青,臺灣省臺北市人。1987年8月來南岳休假,覽勝。時任全國政治協(xié)商委員會常務委員,臺盟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
李純青簡介:
李純青(1908-1990),乳名煊爐,筆名寒飛、呂煊、孔白之、杜微、何家通等,福建省安溪縣龍涓鄉(xiāng)人。
其祖父、父親均從事茶葉生意,來往于安溪和臺灣之間,定居于臺北大稻埕下奎府町。1918年冬,李純青隨父東渡臺北,1922年因不愿做日本臣民,拒絕申辦臺籍,返回故里續(xù)學。1925年考入集美師范學校,期間積極參加學生運動,被推選為學生會主席。1929年考入上海大陸大學,旋轉(zhuǎn)南京中央政治大學社會系就讀。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春回安溪崇德中學任教。學校因民軍混戰(zhàn)被迫停課后調(diào)往廈門任中國民族武裝自衛(wèi)會福建省閩南分會組織部長,參與籌劃和組建中共安(溪)南(安)同(安)邊區(qū)特支組織,指導并安排干部組建安南同邊區(qū)紅軍游擊隊,開展游擊戰(zhàn)爭。1936年經(jīng)組織安排和華僑資助,進入東京日本大學社會系留學?!捌摺て摺笔伦兒笠闳换貒度肟谷蘸榱鳎氜D(zhuǎn)上海、香港、重慶,擔任《大公報》專欄記者,撰寫了大量宣傳抗日的社評、短評和專欄政論文章,是當時著名的日本問題專家和政論家。1943年1月至5月,根據(jù)當時的國際動向,連續(xù)撰文反對外國計劃占領臺灣的企圖,同年11月8日在重慶參加臺灣革命同盟會第三次代表大會,起草了要求臺灣歸宗中國的宣言。抗戰(zhàn)勝利后,于1945年10月5日以《大公報》記者身份前往臺灣,接觸各界人士,介紹大陸的政治形勢,宣傳中共的政治主張,并在臺灣出版《獻曝》一書,主編《臺灣評論》雜志。1946年冬返回上海,任職《大公報》評論員并主編《時代青年》周刊。1948年11月到香港主持《大公報》,1949年3月任天津《進步日報》(天津《大公報》改名)副總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上?!洞蠊珗蟆犯笨偩庉嫛⑻旖颉洞蠊珗蟆犯鄙玳L,1954年任中共中央宣傳部政策研究室和外交部國際關系研究所研究員。1954年6月12日加入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任第一、二、三屆臺盟總部副主席。從1954年至1957年2月,發(fā)表有關臺灣的政論文多篇,旗幟鮮明地反對“兩個中國”、“臺灣獨立”等分裂祖國的言論。1957年因“反右”擴大化受到錯誤批判和處分?!拔幕蟾锩敝杏质艿?jīng)_擊。1977年11月恢復主持“臺盟”工作。1987年11月退居二線,轉(zhuǎn)任臺盟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歷任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四、五、六、七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
來源:南岳志
編輯: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