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 年 11 月 25 日至 28 日,蔣介石主持的第一次南岳軍事會議在圣經學校召開。這次會議是在抗戰(zhàn)初期的防御階段結束,向第二期抗戰(zhàn)的相持階段轉變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也是國民政府軍委會改組以后,在南中國戰(zhàn)場舉行的第一次高規(guī)格、大規(guī)模的軍事會議。此時,正是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團結御侮的最佳時期。

早在 1937 年 8 月 22 日,國共兩黨為合作抗日,雙方達成了紅軍改編協(xié)議。以延安為中心的北方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簡稱八路軍) 由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葉劍英任參謀長。按照國民政府的抗日軍隊序列,八路軍又稱之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隨后,國共雙方又達成新協(xié)議,將南方湘、 浙、 閩、贛、 粵、鄂、 皖 8 省 14 區(qū)的紅軍游擊隊,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由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張云逸任參謀長。12 月 21 日,周恩來與王明、博古、鄧穎超等組成的中共代表團(對內稱中共中央長江局) 又在武漢與蔣介石會晤,就國共雙方合作抗日成立兩黨關系委員會問題達成了協(xié)議。蔣介石在國難當頭的嚴峻現(xiàn)實面前,終于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抗日武裝的合法地位。

1938 年初,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進行改組,國民黨總裁蔣介石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何應欽任軍政部長,徐永昌任軍令部長,白崇禧任軍訓部長,陳誠任政治部長,俞飛鵬任后勤部長,賀耀祖任辦公廳主任。并請周恩來出任政治部副部長,邀請剛從日本回國抗日的文化界名人郭沫若擔任政治部第三廳廳長,主管大后方的抗日救亡文化宣傳工作。
1938 年 8 月中旬,武漢各機關單位開始疏散,軍委會各部、 廳撤會、退的先行人員陸續(xù)抵湘;政治部副部長張厲生率先遣人員前來南岳,開展抗日救亡工作,機關駐南岳大廟。隨同而來的還有政治部第 3 廳代廳長杜國庠所率的先行人員及抗敵演劇 8 隊、孩子劇團。武漢會戰(zhàn)末期,軍委會辦公廳主任兼大會秘書長賀耀祖,也安排一班人馬前來南岳安營扎寨,為軍事會議的召開進行籌備。
{Ky:PAGE}
第一節(jié) 磨鏡臺召開軍事會議預備會

11 月 5 日,蔣介石在磨鏡臺的何鍵別墅召開第一次南岳軍事會議的預備會。出席會議的有軍委會各部、 廳首要何應欽、會、徐永昌、白崇禧、陳誠、俞飛鵬、錢大鈞、張群、賀耀祖以及陳布雷、戴笠和湖南省政府主席張治中等,周恩來、郭沫若也于 8 日從長沙前來參加會議。

磨鏡臺位于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擲缽峰下,為佛教南禪七祖懷讓大師以“磨磚不能成鏡,坐禪豈能成佛”的禪理悟化馬祖道一而得名,史有“祖源”之稱。這里峰巒聳立,古木參天,深厚的人文歷史與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交相輝映,堪稱避暑勝地。何鍵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期間,在此專門修建了一座雙層樓房作為消夏別墅。1938 年秋,為躲避日軍飛機轟炸,還特地在屋后修筑了堅固的混凝土防空洞。與其對峙的南面山頭上,何鍵的女婿、時任 70 軍軍長的李覺,也修建了一座雙層樓房別墅。為確保這兩處別墅的防空安全和軍事警戒,專修的警衛(wèi)瞭望樓就矗立在擲缽峰的半山腰。這兩處別墅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加之古樹掩映,地處僻靜,早為蔣介石夫婦在南岳之旅中所青睞。從圣經學校東麓登山,沿古道經遇霞亭、流霞亭、南臺寺、三生塔,只需個把小時即可到達磨鏡臺,比從大廟后沿公路登山方便快捷得多。自然,與會的官員們都是南岳的轎夫抬上山去的。

這次預備會對大會的日程安排,軍委會各部、 廳和各戰(zhàn)區(qū)、會、各機關部隊的出席人員名單,會議的警衛(wèi)計劃等具體事宜,逐項進行了議決。面對政局動蕩,人心不穩(wěn),民眾對國民黨的信任發(fā)生危機的狀況,會議決定必須向全體國民表明政府的抗戰(zhàn)決心,強調全面整訓軍隊的必要性,明確第二期抗戰(zhàn)的戰(zhàn)略指導方針。會議著重對蔣介石在大會上的“訓詞”進行了反復研商,確立了從抗戰(zhàn)爆發(fā)到武漢撤軍、岳陽淪陷為第一期抗戰(zhàn)結束,此后進入第二期抗戰(zhàn)即轉守為攻、轉敗為勝時期。同時,決定調整抗日戰(zhàn)場各戰(zhàn)區(qū)的布局,將抗戰(zhàn)初期的五大戰(zhàn)區(qū)劃為十個戰(zhàn)區(qū)。并撤銷西安、廣西和重慶等行營,另設天水、桂林兩行營,以統(tǒng)一指揮南北戰(zhàn)場。各部隊撤銷兵團和軍團建制,基本戰(zhàn)略單位由師級變更為軍級,廢旅級改行一師三團制。
{Ky:PAGE}
周恩來在會上闡述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關于抗日持久戰(zhàn)和游擊戰(zhàn)的戰(zhàn)略思想,著重就國共兩黨合作舉辦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的具體事宜提出了相關建議。蔣介石在會上最后就第二期抗戰(zhàn)的方略,作出了“政治重于軍事,民眾重于士兵,游擊戰(zhàn)重于正規(guī)戰(zhàn)”“訓示”并決定國共兩黨合作共同舉辦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由湯恩伯任主任,葉劍英任副主任,班址設在南岳圣經學校。

蔣介石在南岳籌辦軍事會議之時,日軍于9 日上午10 時派出27 架轟炸機對衡山縣城進行狂轟濫炸。稍后,又有 9 架日機竄入南岳上空投彈掃射。由于磨鏡臺地處群峰聳立的峽谷地帶,半山亭又部署有高射炮向敵機開火,日機無法俯沖低空,只得在云中盤旋,胡亂投彈掃射。 《大公報》據(jù)載:南岳市區(qū)不大,“經此轟炸已成一片焦士,平民死傷極眾。罹難者斷肢殘體,血肉模糊,慘苦之狀目不忍睹。又南岳廟中七彈,殿宇損傷多處(編者注:正殿右翹角和左碑亭、左角樓被炸毀) 死傷小孩及農婦 20 余人?!?,蔣介石和與會官員雖聞警報聲陣陣刺耳,卻在何鍵修造的地下防空洞內安然無恙。


為確保會議安全,這次軍事會議戒備特別森嚴,警力部署十分充足。警備工作由憲兵 18 團團長姚應龍任總指揮,對衡山至衡陽的公路全線實行交通管制,沿線各據(jù)點日夜駐兵把守,外來人員如香客、游客乃至“文夕”大火后流徙的難民一律禁止進入衡山境內。南岳古鎮(zhèn)四街,山上各景點,特別是圣經學校外圍和校園內更是警戒重點,固定崗哨及流動巡邏晝夜值班。
{Ky:PAGE}
在一片森嚴壁壘的戒備中,11月24日,參加第一次南岳軍事會議的軍政官員陸續(xù)報到,與會者達 289 人。中共代表周恩來和葉劍英分別以軍委會政治部副部長與第18 集團軍(朱德)總司令部參謀長身份,共同參加了這次會議。圣經學校容納不下 200多人住宿,除軍委會各部、會、廳首要和三、七、四、九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顧祝同、張發(fā)奎、余漢謀與各軍團、各集團軍總司令薛岳、羅卓英、楊森、王陵基、商震、夏威、上官云相 、吳奇?zhèn)?、王敬久等,以及湘?粵、贛、桂四省主席張治中、熊式輝、李漢魂、黃旭初等軍政要員外,各機關部隊的軍、師一級軍政官員則住宿在山下的岳云中學與南岳林墾局。由于日機轟炸隨時可能發(fā)生,一旦情況緊急,與會官員必須迅速進入防空洞躲避。會議安排住宿在圣經學校的官員,專門使用“委座官邸”北向 200 多米的“第1 號” “第 2 號”和防空洞。住宿在山下岳云中學和南岳林墾局的官員,則分別安排在 3 號至 13 號的防空洞。

“特1號”防空洞

來源:南岳新聞網
編輯: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