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者語錄:
●一個人要自己有什么力量、有什么本事就貢獻出來,為國家做點貢獻,這是應該的。
●我還只有七十六歲,所以最近我還在收集很多東西,原來沒有想到的、沒有寫到的,這次就補充上去。我要在有生之年多為南岳做點貢獻,繼續(xù)宣傳南岳。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幅吳文蜀先生贈譚合林老人的題字,也是譚合林一生的座右銘;“人生最有價值的不是貪圖享受,而是不謀私利,不做虧心事,踏踏實實為國家作出有意義的貢獻”,而他親筆寫下了這幅字則是他擲地有聲的自我感悟和人生信條。在譚老的書房里,滿柜子里都是整整齊齊的書。在這些書里,很多都是譚老自己編寫或參與編訂的。他曾經(jīng)參加過編寫《南岳山志》、《南岳旅游叢書》,親自撰寫過《天下南岳》、《南岳導游》、《南岳傳奇》等書,受到了讀者的喜愛和好評。為做好《南岳民間文學集成》全套三本書的主編工作,他經(jīng)常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民俗風情,聽那些老人講關于南岳的奇聞秩事。
在他的眼里,特別是在建區(qū)時那個百廢俱興的時期,他就認準了南岳經(jīng)濟要搞上去、首先要把南岳推出去這個理,也是因為此,他愛好新聞寫作,不斷宣傳南岳、擴大南岳對外影響,為南岳文化宣傳不遺于力。他從最初一名寫材料的門外漢到后來有稿件被《人民日報》、新華通訊社等采用和發(fā)表,一生為各種報紙雜志寫稿件2800余篇,達200多萬字,他的書桌上也因此摞上了厚厚的一疊榮譽證書。如今他書柜里珍藏的《人民畫報》、《湖南畫報》、《解放軍畫報》等許多七八十年代的畫報,收錄著他以及那個時期宣傳南岳的一些資料,有的是為南岳發(fā)展建言獻策的金玉良言,有的是圖文并茂為南岳這座名山進行宣傳。而為了南岳能登上畫報譚老曾數(shù)次前往北京,其間車殆馬煩,他也毫無怨言。因為,值得他感到自豪和欣慰的是: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大,南岳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來岳游客越來越多。
最近出版的《中小學生暢游南岳》一書中,他以一個青少年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南岳,文章淺顯易懂,內(nèi)容翔實,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這是譚老退休后所貢獻的“余力”。退休后的譚老,過著一種清逸而勤奮的生活。他養(yǎng)養(yǎng)動物,種種花草,有時候在院子里的秋千上看看書,和家人、鄰里鄉(xiāng)親講一講南岳的神話傳說、名人軼事,他講得入迷,周圍聽的人也津津有味。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仍然是宣傳南岳,為南岳文化作貢獻,一句“我只有76歲”,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那種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而他寫作時的孜孜以求、筆耕不輟,完全不覺老之已至。他坦言,《天下南岳》一書尚有未盡之處,他現(xiàn)在正在認真修改資料,準備重新出版。
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譚老已經(jīng)可以從心所欲了,可他的心之所欲仍然是為南岳的文化作出貢獻,仍然是為他熱愛的這方南岳熱土不遺余力地宣傳著……
作者:rednet
編輯:彭俊